为大力推进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,在全社会弘扬尊重劳动、尊重知识、尊重人才、尊重创造的风尚,激励广大科技bf88必发手机下载立足本职、敬业奉献、开拓创新、奋发有为,积极投身创新型国家建设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,根据《全国优秀科技bf88必发手机下载评选表彰办法》,中国科协决定开展“全国优秀科技bf88必发手机下载”推荐评选工作。
候选人
蒋剑春同志从事农林生物质资源高效、高值转化的应用基础和技术研发工作30多年,主持完成国家、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。 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(排名5)、二等奖2项(排名1),省部级二等奖6项,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(排名1);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,发表论文近200篇,编著1部、培养博士后、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8名。 “863”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主题专家。他带领创新研究团队取得的科研成果在国内近20个省市的企业推广应用,并出口到英国、意大利、和泰国等10多个国家。
张齐生院士现为南京林业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持和参加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国家发明三等奖、二等奖各1项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3项、部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、二等奖1项、三等奖4项;还荣获第二届伊利达科学技术奖及2006年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。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,专著、译著8本;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;培养硕士、博士近40名。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、全国星火科技先进bf88必发手机下载、全国科技推广先进bf88必发手机下载等荣誉称号,享受政府特殊津贴。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。
唐明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,全国模范教师。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六届教育部科技委农林学部委员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18项,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、下载果博东方梁希奖1项;发表论文156篇,其中SCI收录58篇,单篇被引进入《ESI》高被引论文前10%,出版专著2部。获第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、全国优秀林业科技bf88必发手机下载、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等奖励。
范少辉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森林培育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,主持课题30余项,发表论文150余篇,编著学术专著10余部,获得科研成果10余项;积极推广科技成果,取得良好的经济、生态和社会效益;先后获得了 “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科技奖”、 “中国科协先进bf88必发手机下载”、“全国优秀林业科技bf88必发手机下载”、“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”、“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一等奖”等国家等各级奖励20余项;获国务院特殊津贴,入选“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。
陈晓鸣,中国共产党党员,生态学博士,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研究员,自1982年起就一直在科研一线从事科学研究工作,30余年来,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、国家科技攻关重点项目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、国际合作研究项目、国家林业局科研项目等研究项目多项。现主持国家“863”项目、林业行业专项重大项目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联合基金)项目等科研项目,在紫胶、白蜡、五倍子、食用昆虫、观赏蝴蝶等资源昆虫培育与利用、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,研究成果促进了我国资源昆虫学和昆虫产业化的发展。发表论文100多篇(其中SCI论文20多篇),出版专著7部,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,获得国家科技进步2等奖1项,云南省科技进步1等奖1项,云南省自然科学2等奖2项,培养博士、硕士研究生20多名。 在资源昆虫及其产业化等科学研究上取得较大的成绩。于2001年获得云南省政府颁发的云南省先进农业科技bf88必发手机下载称号,2004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,是我国知名的资源昆虫学家。
李俊清,中国共产党党员,九三学社社员,生态学博士,北京林业大学教授。1982年毕业留校任教,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,从1997年开始,主持筹建林业院校最早的环境类专业,首开环境学导论、环境保护概论、保护生物学和生态旅游学等新课;2000年进一步筹建自然保护区学科和国家林业局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,为我国林业由木材生产向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,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学科体系。 出版了与环境保护相关的5部教材和7部专著,为本科生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授课,在全国林业院校率先双语教学,为研究生开设高水平全英文核心课程。坚持到原始林区带学生实习,出色完成各项教学科研工作,多年连续被评为优秀教师。作为学术带头人,积极进行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建设,开拓自然保护、恢复生态和分子生态研究方向,完善了生态学一级学科体系。 工作至今34个年头,主持完成国家科技支撑项目、国家“水专项”、重点公益项目、国家863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世界自然基金会(WWF)和国际热带木材组织(ITTO)等国内国际项目20多项。培养了30多名硕士和博士,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,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,实用新型专利3项,主持完成林业行业标准6项,多次获得国家科技奖、省部级科技奖。
施季森,男,中共党员,南京林业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现任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,国家林业局南方林木种子中心主任。中国遗传学会理事、中国林木遗传育种学会第一副理事长、江苏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。1992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,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;1998年入选江苏省“333人才工程”跨世纪人才工程第一层次,2002年入选江苏省“333新世纪人才工程”第一层次;2007年入选江苏省“333高层次人才工程”首批首席科学家之一。先后分别主持了国家“六五”、“七五”、“八五”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科技攻关项目,“十一五”“十二五”国家科技支撑计划,国家自然基项目、国家“863”项目,国家“973项目”,多期国家“948”项目,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项目,江苏省自然基金等20多个科研项目。先后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或验收28项,发表学术论文380多篇,其中SCI收率论文 49篇;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2件;审(认)杉木、枫香等林木良种定26个,获得授权观赏植物百合新品种6个;科技成果获得国家和部、省级奖励16项。其中,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,省、部级二等奖以上6项。“杉木第一代种子园研究成果推广应用”获得198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(排名第3)、“鹅掌楸属杂种优势及其产业化利用”获得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(排名第1)、“林木细胞工程繁育技术及其应用”获得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(排名第1)。国家“六五”和“八五”科技攻关期间,作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的获奖代表,分别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。推广应用杉木、鹅掌楸等良种细胞工程苗木造林56.55 万亩,累计新增销售额12.86 亿元、新增利润5.80 亿元,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、生态效益。为中国的林木育种科技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。